侯樹文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
作為支撐人工智能算法運行和數據處理的基礎設施,算力如水電煤一樣正在成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落地的剛需。3月28日舉行的智算申城高峰論壇上,由上海儀電(集團)有限公司牽頭建設的上海市智能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服務平臺(以下簡稱“上海調度平臺”)正式上線。該平臺旨在充分整合全市、全國的優質算力資源,實現跨市域、跨資源池、跨廠商的異構智能算力資源調度和交易,讓有智算需求的中小企業用戶“找得到”“用得上”“用得好”。
“DeepSeek模型爆發,促進算力兩個拐點提前到來,主要體現在‘增量’和‘提質’兩方面。”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在峰會上指出,一方面,在醫療、金融、法律等垂直領域,DeepSeek訓練出更精準、更高效的專用模型,或將助推垂直大模型訓練場景的發展,從而促進算力需求持續增長;另一方面,DeepSeek性能高、成本低、開源等特點將有力刺激模型應用在各行各業的迅速普及,“AI平民化”所導致的應用大爆發將推動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國算力總規模已超過280EFLOPS(FP32)。隨著AI大模型的快速發展,智能算力持續提升,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50%,將成為引領算力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。
“隨著人工智能算力應用的蓬勃發展,算力應用出現了在短時間內高密度的算力消耗需求,算力資源的短缺成為行業普遍面臨的挑戰。”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、大裝置事業群總裁楊帆介紹,通過上海調度平臺的建設,可以把分散在不同行業、不同主體之間的算力資源進行二次分配和利用,進而提升算力利用效率。
“在上海調度平臺建設過程中,一方面,商湯科技會把自身的核心算力貢獻到平臺中,進而更好地服務上海人工智能產業上下游應用和研發;另一方面,商湯科技也將積極地參與到平臺的軟件規劃和系統建設中,把商湯科技多年來積累的能力貢獻到上海調度平臺建設。”楊帆表示。
峰會上,包括商湯臨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內的多個算力平臺獲得2024年度上海市算力網絡高質量發展標桿應用案例一等獎。記者了解到,商湯科技在上海臨港建設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(上海臨港AIDC)算力總規模已提升至23000PetaFlops。該算力設施通過與大模型迭代的聯合調優,不僅服務于商湯科技自身基礎大模型——日日新大模型的訓練與推理,還廣泛應用于具身智能、AIGC、AI For Science等多個未來新興行業。